河南许昌:三国名城今胜昔 真抓实干谱华章

    

  8至10万年前,“许昌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开启人类文明进步新时期;1700多年过去了,“三国”在这里并未走远。
  今天,河南历史文化名城许昌,正在书写新的辉煌:
  “许昌制造”特色鲜明——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出“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许昌成绩”名列前茅——“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1.2%,增速居全省第1位;
  “许昌产业”生机盎然——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力装备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人造金刚石生产基地和发制品生产基地。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近日,人民网记者走进曹魏故都,触摸昨天的许昌,惊艳她在……

“活着的”神垕古镇:守望千年窑火 延续钧瓷传奇


  清明时节,从许昌禹州市出发,沿禹神快速路大约20分钟车程,直至尽头,偌大的神垕山门开怀迎客。不远处,工程车和挖掘机往来穿梭,钧瓷文化主题公园和大型停车场正提速建设。
  这里,今后将是神垕游客集散的第一站。
  神垕老街也是一派热闹,盖砖上瓦、热火朝天。古镇管委会纪工委书记王洋介绍:“去年以来,总投资3.5亿的神垕古镇保护修复工作启动,我们坚持修旧如旧,真实再现古镇明清民居风貌,预计今年9月底以新装迎客。” 
   神垕,这个深藏在伏牛山余脉的古老小镇,正向世人展示着千年窑火的文化自信。

把森林"种"在村里 襄城县村民端上"生态饭碗"

    
  “恁看,俺村把老百姓的荒地收回来,重新整治后现在已经种了26000棵海棠了。荒地利用起来,环境变好了,每亩地每年还能保证至少1500块钱的收入。”3月17日,记者来到许昌襄城县湛北乡尚庄村,该村村支部书记朱占阳乐呵呵地说,“不仅如此,以后春季有花,夏季有叶,秋冬有果,结合首山樱花节活动,还可以吸引周边地市的游客过来踏春旅游,村民们也能端上‘生态饭碗’了!”
  为了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打造美丽生态村庄,今年2月份,许昌襄城县启动了“村庄森林”建设工程,计划全年完成3万亩建设任务,完成苗木栽植330万株。首批在全县16个乡镇选取了41个行政村作为示范村进行建设,湛北乡尚庄村是其中一个。

三国文化名城许昌:打造内行人看门道的地方

    
  杨柳吐发新绿,许昌市郊的“灞陵河”又迎春韵。漫步景区,28岁的女讲解员胥亚杰像往常一样,用轻柔的语调向游客讲解:“无论世人怎么看,许昌人永远感谢曹操带给这片土地的福祉。我们也希望大家在祭拜关羽的同时,能更客观看待与他同殿供奉的曹操……”
  许昌“灞陵”桥也叫“八里桥”,不同于西安“灞水”折柳送别的“灞陵桥”,相传是三国名将关羽辞别曹操寻故主刘备、青龙偃月刀挑袍故事的发生地,景区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帝庙”。庙中除供奉着“马上关羽”,神像的两侧还分别供奉有关羽护送的甘、糜二夫人和前来送别的曹操塑像。游客老刘对……

许昌打造水韵“莲城”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初春的许昌,鲜花始放,满城飘香。登高远眺,水上有行船,碧水漾蓝天。
  行车市区,一道道绿,一顷顷水面次第落入眼帘。草花葱茏,街道新崭,水鸟浅凫,渔者悠闲。
  很少人知道,如此灵动的许昌,多年来实际异常缺水,人均年拥有水资源量只有210立方,仅全国人均的1/10——地表只有一条引水径流,穿城而过的季节河污水横流,每逢夏季吃水必发愁。变化发生在近两三年,饱受“缺水之痛”的许昌,三年任务两年干,用莫大的毅力克服水务建设的种种困难,精打细算,用区区1.5个流量,重新再现水韵悠长的“莲城”风姿。

许昌:久久为功 一城人文明一座城

    
  从2001年率先在全省提出开展创“三城”、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活动,到2015年荣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中原城市许昌走了很长的“路”。一路上,有欢笑,有泪水,有收获,也有教训。近日,人民网记者走进曹魏故都,破解许昌文明城市创建的“密码”。
  “一桥河上横,诗画韵无穷。涟漪浞清莲,花开别样红。”河开了,水通了,湖满了,景美了……自古繁华的曹魏故都许昌,在岁月尘封的华章中复活。 从干渴之城到“水润莲城”,见证了许昌干群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决心和勇气。自2001年以来,许昌各级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一条具有许昌特色的创建之路,“全国文明城市”品牌越擦越亮。

魅力·许昌

  •  
  •  
  •  
  •  
  •  
  •  
  •  
  •  
  •  
  •  
  •  
  •  
  •  
  •  
  •  
  •  
  •  
  •  
  •  
  •  

【航拍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