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区:村企携手 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查看原图】

“在山沟里生活了一辈子,早些年都是靠天吃饭,生活很困难。一把年纪出去打工也没人要,自从二仙坡果业来了以后,六七十岁还能在家门口挣钱的人越来越多。”近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大营镇寺古洼村,村民王杰伟笑着说。

近年来,陕州区委区政府加强产业扶贫工作整体规划部署,发动区域内的企业,充分发挥行业特色和优势,通过工业产业就业、结对帮扶贫困村、产销对接、科技推广扶贫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加快脱贫致富步伐,逐渐走上了一条产业培育的兴农路,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奏鸣曲。

生态宜居 建好美丽家园

走进三门峡市陕州区原店镇岔里村,层层叠叠的窑洞悬挂在黄土高原的崖壁上,大多年久失修,略显破败。当远远看见“窑遥小院”时,记者顿时眼前一亮。

小院北侧院墙和三口窑洞保留了老宅本来的样貌,原本昏暗的窑洞加装窗户,变得亮堂,开放式厨房里手磨咖啡散发着浓香,夜晚在卫生间泡澡还能放心地欣赏到满天繁星。窑院一步一景,古老又现代,洋溢着海派小资情调又不失野趣。

轻轻敲击窑遥小院的院墙,声音脆而不钝,触摸起来不掉渣不掉灰。修复窑院是个细致活儿,要修旧如旧。“别小看这三口窑洞和院墙,是找了专业人员来修复的,实际上牢固得很,雨下再大不会塌。”原店镇党委书记张海东说。

今年5月,上海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栏目组来到岔里村,发现村里青年人长年在外打工,许多靠崖窑院破旧荒废。《梦想改造家》栏目组以“回不去的家”为主题,对该村一座破旧窑院进行精心改造并取名为“窑遥小院”,通过拍摄专题节目,唤醒乡愁,吸引在外村民返乡创业,促进乡村振兴。

张海东表示,目前,原店镇政府与河南汇迪有限公司已签订岔里古村合作开发协议。依托其优质温泉水和古村落优势资源,汇迪公司公司采取宅基地租赁、土地流转的“村企融合、三产结合、管理套合”模式开发,打造“温泉+民宿”休闲旅游。下一步,原店镇将以“梦想改造家”为起点,按照陕州区委、区政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以“一体设计、分期开发、公司化经营、差异化发展”的思路,全面开发岔里古村。

“‘三合’模式上还应再加‘资源整合’,让岔里村和周边的高阳山温泉、地坑院、甘山联系起来,但要差异化发展。”三门峡市陕州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志权介绍,民宿区别于宾馆,一定要有“民”元素的存在,除了开发保留窑院老树、老宅、老门头的腔调,还要挖掘每个家庭、每口窑洞、每处窑院的故事,寻找情感共鸣,“空心村腾出来的地方或许是别人的诗和远方啊。”

产业兴旺 家门口就能挣钱

在陕州区二仙坡果业基地,苹果不仅高产,而且金贵,单个就能卖十几块钱,是周边群众心中的“脱贫致富果”。

60岁的王杰伟是陕州区大营镇寺古洼村村民,已在二仙坡果业务工十年有余,最开始只能做点杂活儿,经过不断的技术培训,老王种苹果的经验也越来越多,说起育苗的标准如数家珍。如今,公司放心地把四个育苗大棚交给他管理,一年工资收入4万元。不但衣食无忧,连孩子在城里买房,他都能帮上一把。

像王杰伟这样,依靠在基地务工脱贫的人员占二仙坡绿色果业有限公司员工的70%。“公司着力打造高标准苹果种植基地,带动发展了100个高质高产苹果种植示范村,邀请专家为果农免费授课,为参训果农提供免费食宿,从2012年起培训省内外果农十余万人,新型果农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二仙坡果业董事长赵跃文说。

20年前,二仙坡是一片荒山野岭,历时21载、经过5次流转,从最初的500亩荒地,到现如今的3万多亩标准化果树基地,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果山”。前几年,当地农民种苹果亩产大约2800斤,而经过二仙坡果业技术指导之后,亩产可达5000斤,给果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带动全区6061户贫困户发展高山苹果34000亩,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2018年5月,陕州区启动了推广复制“二仙坡模式”振兴果业行动计划,计划3年左右使100个村、6000户、3万亩果园改变粗放管理模式,进而带动陕州区近30万亩果园提质增效、优化升级。二仙坡果业实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送生产资料、统一组织果品销售。“通过2至3年的实施,使苹果亩产达到8000斤至1万斤,每亩净收入1万元以上。”二仙坡绿色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李明珠说,得利于“二仙坡”模式的推广复制,果农的苹果产量上去了,销售渠道也更加方便,真正让果农“坐在家里数钱”。

“作为农业龙头企业,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到脱贫攻坚当中。我们要叫响二仙坡品牌,带领老百姓共同富裕奔小康!”赵跃文充满信心。

企业带动 携手振兴乡村

在陕州区西张村镇窑店村,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甘山晟景”田园综合体项目,今年“十一”假期开始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游客。

“现在参与园区建设的村民有300多人,其中贫困人员40人,村民能获得基础收益和深度合作收益。”窑店村党支部书记薛增峡介绍,园区下一步还将建设以五味子种植为主的中草药园、农业高科技展示馆、采摘园、窑洞民宿等项目。

紧挨陕州地坑院景区的北营村村口,是一排排单门独院的二层小楼。“北营村的变化主要是地坑院景区开发带来的,因交通不便,以前俺村村民长期住在窑洞里。”北营村老支书张勋让说。

2012年陕州地坑院景区开始开发,北营村的47座地坑院得到了保护和利用,一边开发景区一边建设新村,妥善安置村民,全村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转移就业,就业率达100%。

“11月9日白石崖村退出了贫困序列,这也是陕州区最后一个脱贫的村。”陕州区东店子乡白石崖村驻村第一书记员博说,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白石崖村曾是一个深度贫困村。

白石崖村村口,河南汇迪有限公司深睡眠小镇建设项目指挥部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原址将建设一个“深睡眠小镇”。

“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是我们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河南迪信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蒋卫红说。

“脱贫攻坚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乡村振兴,单靠一个村是不够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要加强引导。如何引导?我们就想到了‘企带村’的办法,让有实力有情怀有眼界的企业带着一个村发展,然后然这个村带动其他村。所以我们说是‘企带村,村带村,如星火之势,最后燎原’共同点亮乡村振兴的梦想。”胡志权说。(王佩)

【1】【2】【3】【4】【5】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2020年12月18日09:33
分享到:
(责编:黄莎、徐驰)
关注河南频道微信平台关注河南频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