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公布 74种新药进医保
一款近70万元一针的罕见病药 砍价幅度几乎“砍到了脚踝”
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出炉”,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2860种,将于2022年1月1日执行。国家医疗保障局3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本次调整后,74种新药进入目录,包括谈判调入的67种独家药品和直接调入的7种非独家药品,其中谈判成功的独家药品平均降价61.71%。
记者了解到,117种药品被纳入此次医保药品目录谈判范围,从谈判结果看,94种药品谈判成功,成功率为80.34%。另有11种临床价值不高、可替代性强及近几年在国家招采平台采购量较小的原目录内药品被调出。
根据医保谈判结果披露,其中一款近70万元一针的罕见病药有望降价到3.3万元以下。对120万元一针的抗癌药为何没纳入医保,官方也进行了解读。
74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含7种罕见病用药
据悉,此次调整的新纳入药品共涉及21个临床组别,补充肿瘤、慢性病、抗感染、罕见病、妇女儿童等用药需求,患者受益面广泛。例如用于治疗淋巴瘤的奥妥珠单抗注射液、阿尔兹海默症用药甘露特钠胶囊、糖尿病用药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等。
本次调整实现部分目录内药品再次降价,为性价比更高的药品腾出基金空间,成功实现药品保障升级换代。同时,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部分药品的支付限定被取消,扩大受益人群,大幅提升药品可及性和用药公平性。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整纳入7种用于治疗罕见病的药物,进一步缓解患者经济负担。包括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氨吡啶缓释片、治疗法布雷病的阿加糖酶α注射用浓溶液等。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华波说,自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以来,已连续4年开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累计将507个药品新增进入全国医保支付范围,同时将一批“僵尸药”等调出目录。
这次目录调整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为2860种,其中西药1486种,中成药1374种。目录内中药饮片未做调整,仍为892种。与原市场价格相比,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本次谈判预计2022年可累计为患者减负超过300亿元。
谈判现场再现“灵魂砍价”
罕见病患者的用药一直是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品种,从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常态化调整以来,每年都会有罕见病用药品种通过谈判的方式进入医保目录,累计已经达到45种。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就在今年的谈判品种中,在这场谈判中,双方用了一个半小时,企业谈判代表进行了8次商量。为了患儿们,谈判双方都竭尽全力。
经过这次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后,这款药品不仅降价,更能够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内容,将极大减轻患儿家庭的就医负担。
近70万元一针的罕见病药有望降到3.3万以下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由于脊髓前角及延髓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近端肢体和躯干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的神经变性病。据估算,我国新生儿SMA患者每年新增1200人,存量患者约3万人。随着病情的进展,肌无力可进一步导致骨骼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其他系统异常,其中呼吸衰竭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该病已被纳入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记者透过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的现场视频注意到,治疗这个罕见病的定价近70万元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砍价幅度几乎“砍到了脚踝”。
根据上述视频资料显示,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与企业代表,在11月11日的谈判现场开展了一个半小时的“马拉松式”谈判。渤健第一轮就放出53680元/瓶的报价,而医保局经过多轮谈判砍价后,渤健在视频中最后给出的价格为33000元/瓶,但仍被医保局要求继续降价。
记者注意到,渤健方面代表在最后一次报价后,称“给出了一个吉利数字”,最终医保局方面同意,药物通过谈判成功进入医保。假如按照乙类医保报销70%至80%,并以最高不超过33000元/瓶的价格计算,患者个人可能为每针支付6000至9000元上下。远低于过去一针自费近70万元。
120万元/针的抗癌药为何没进医保目录?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华波表示,这个药虽然通过了初步形式审查,在专家评审环节没过。
“按照限定的支付范围,目前国家医保目录内所有药品年治疗费用均未超过30万元。”北京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主任、国家医保DRG付费技术指导组组长郑杰在发布会上也回应称,由于120万元的抗癌药远超基金承受能力和老百姓负担水平,由于不具备经济性未能通过评审,最终未获得谈判资格,这就是体现“保基本”原则的佐证。
此前,国家医保局也回应称,价格较为昂贵的药品通过了初步形式审查,仅表示经初步审核该药品符合申报条件,获得了进入下一个调整环节的资格。药品最终能否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还要接受包括经济性等方面的严格评审,独家药品还要经过价格谈判。
11种药品被调出目录 是否会影响相关疾病治疗用药?
据了解,本次调整中,有11种药品被调出目录。针对这一调整是否会对相关疾病的治疗用药产生影响,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隆学文表示,经过专家评审,这11个药品均为临床价值不高且可替代,或者是近几年在国家招采平台采购量较小的药品。这些药品的调出,经过了专家认真、严格论证,按程序确定。
隆学文表示,在评审过程中,专家们将药品的可替代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被调出的药品在现有的目录内,均有疗效相当或者更好的药物可供替代。同时,这些药品的调出也为更多新药、好药纳入目录腾出了空间,因此不会对相关疾病的治疗用药带来影响。
本版文图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澎湃新闻、南方都市报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