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

“万人助万企”融媒体调研行

河南许昌:助企业“克难”为经济“释能”

徐驰 尚明桢 王佩
2021年12月30日09:10 |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小字号

视频制作:慎志远 肖懿木

路顺了,不堵了,压在河南大张过滤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振利心头的“石头”也落地了。

大张过滤厂区位于两县交界处,门前的省道货车多,交通管理薄弱,“每天上百辆大货车,一堵四五个小时,原材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张振利谈及“糟心事”直摇头。

河南省“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后,许昌市督促相关县区协同配合,拿出解决方案: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加装6套智能交通监控系统;打开附近的所有货车检测通道,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困扰附近企业几年的难题一星期内得到解决。

这是许昌市“万人助万企”活动的缩影。“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许昌市以问题为导向,既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又着重系统解决融资难等共性问题,助力“长远发展”,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市2638名助企干部,分包调研3516家企业,共收集企业问题3129个,已办结3126个,办结率99.90%。“万人助万企”活动的扎实开展,帮企业“克难”、为经济“释能”。

黄河旋风宝石级大单晶金刚石生产车间。乔利峰摄

办得快 一企一策解“燃眉之急”

几秒电压波动就会造成生产线停机,原料报废,损失数千万元。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庞文龙心疼不已。公司主要生产人造金刚石,一个生产周期7天到15天,需要24小时平稳供电。

“其实这问题5年前就出现了,那时候产能小,损失还能承受。最近一年多市场好,规模一扩大,这损失可就要命了!” 庞文龙说,仅今年8月份的一次电压波动,公司瞬间就损失了2100万元。技术人员研究半天,弄不清原因。没办法,只好向政府求助。

企业有难关,政府出手援。在许昌市政府协调下,一个由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迅速来到许昌,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在专家组的指导下,企业最终通过调整设备参数、加装应急电源等方式解了“燃眉之急”。政府还计划在厂区北侧为企业建造110V专用变电站,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效率真高、力度真大,困扰企业5年的问题,不到30天解决。我们以后就能放心生产了。”庞文龙说。

企业急难问题,立即办、快速结。在“万人助万企”活动中,许昌市针对个性问题,采取“量身定制”的方式,一企一策,提供精准服务。同时,大力提高“放管服效”改革力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提高企业办事效率。

西继迅达电梯有限公司计划扩建生产线,提高产能。按以往惯例,仅环评审批就要两个月。没想到,此次两天就收到了环评报告。

“不敢算,早两个月就是近5000万元的收入啊。这是实实在在的服务。”公司安技部部长张润卿激动地说,公司的新项目将于12月底完工试生产,市场前景看好。

如何保证助企效率?许昌市成立由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采取“硬抽人、抽硬人”的方式,成立由市级领导牵头的25个重大项目专班,实行清单化管理、图表化推进、机制化落实。在“万人助万企”的基础上,许昌创新开展“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实现了3516家“四上”企业、重点中小微企业和“双创”团队全覆盖,全力以赴为企业纾难解困。

7月6日,许昌市召开全市“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动员会议。牛书培摄

办得实 解决一件带动一批

民营经济是许昌的“金字招牌”,贡献了全市80%以上的GDP、75%以上的税收收入、90%以上的就业,97%以上的市场主体,是许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顶梁柱”。“万人助万企”活动中,许昌2638名干部下沉企业问需,发现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饱受“融资难”困扰。

“许总,咱这笔800万元的贷款还有3天就到期,账上钱不够,这可咋办啊!”两个月前,会计火急火燎冲进许昌广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许明亮的办公室。

许明亮心头一紧:“贷款一旦逾期,留下不良征信记录,今后融资、招投标都会受影响,企业发展可就难了。”

危急时刻,许昌万联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联公司)伸出援手。经过调查,他们认为:广美农业经营状况稳定,信誉良好,资金风险可控,决定借出调贷资金帮助企业脱困。

一天时间,所有手续办妥。企业拿到钱按期偿还并获得新一轮银行贷款后,及时归还了调贷资金。两天时间,800万元一进一出,企业只花费4800元,就解了当务之急。

“同样的资金,我们从其他渠道获取,可能要付出两三倍的代价。融资成本太高,会压得我们透不过气,企业连活着都是个问题。”许明亮感叹:“多亏了万联公司,真是‘雪中送炭’啊。”

万联公司为何“伸出援手”?原来,这家公司正是许昌市为解决中小企业调贷问题专门成立的公司。许昌市财政局局长萧楠说,“这种问题企业经常遇到,只要有人提供短期垫资服务,企业就能渡过难关,否则可能越陷越深,最终被融资问题拖死。”

找到症结,举一反三,统筹解决同类问题。许昌市、县财政联合出资, 3.45亿元“资金池”助力企业“过桥”。截至11月底,万联公司已为许昌7个县区的31家企业办理调贷业务41笔,总金额10.12亿元,无一笔逾期,实实在在为企业发展“减负加油”。

“用地难”同样困扰不少企业。河南大张过滤设备有限公司是许昌禹州一家生产环保装备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公司发展迅猛,急需扩大生产规模,然而周围的工业工地基本都已有主。

怎么办?禹州创新思路,“腾笼换鸟”,将产业集聚区内已倒闭企业的闲置厂房整理出来,推荐给企业。最终,大张公司成功租赁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新项目顺利上马,产能提升了30%。

针对企业反映突出的土地问题,许昌出台《许昌市产业集聚区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成功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411亩、闲置土地1749亩,给予各县市区分配500亩“先建后拆”循环使用额度指标。

解决一个、带动一批,打通一类、激活一片。“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许昌围绕企业反映突出的融资、土地、用工、交通、供水供电保障等问题,市县两级累计出台配套政策36个,涉及责任部门同步跟进解决,解决了一大批共性问题,打通了企业发展的“堵点”。

许昌魏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内,工人在许昌德通振动搅拌技术有限公司检测智能振动搅拌设备。牛书培摄

办得深 摸清家底布新局

“没有政府牵线搭桥请来中科院助力,我们的生产线很难进行智能化改造。”许昌德通振动搅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孟超说。

德通公司主要从事振动搅拌装备制造。以前一直是人工焊接核心零部件,精度差,缺陷多,一次校验合格率只有80%,浪费不少人力物料。“我们需求特殊,智能装备必须量身定做,也找过国内外几家科研机构,不是报价离谱,就是售后困难,只好放弃。”

“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后,德通公司将生产线改造难问题提交给了相关部门。了解需求后,许昌开始在全国“引智”,最终瞄准了中科院智能机械研究所。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双方成功“牵手”。项目落地后,德通公司产品一次校验合格率提升至95%。截至目前,项目研发新产品2种、申请专利3项、新增销售收入4259万元。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许昌牵住“创新”牛鼻子,深化产学研融合,做好企业与科研机构“红娘”,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转移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截至目前,已先后与中科院等相关院校开展产学研对接交流18次。

“‘万人助万企’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效之策。”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的讲话掷地有声。许昌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政策对接、政银企对接、产销对接、产学研对接、用工对接、两化融合对接“六项对接”活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深度耦合,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创新创造活力。

许继集团如今是电力装备产业链的盟会长,发挥“链主”带动作用,搭建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协同破解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等瓶颈制约与共性难题。围绕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6个产业集群共15个重点产业链,许昌建立“群链长制”和“盟会长制”,按照“一群多链、聚链成群”的原则,围绕先进制造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万亿级战略支柱产业集群、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

“企业办好围墙内的事,政府管好围墙外的事。我们要把企业渡过难关的信心提振起来,把市场主体维护好,把潜能潜力挖出来,将‘万人助万企’工作成果体现在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上,体现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体现在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上,这才是我们最想要的结果。”许昌市委书记史根治说。

“万人助万企”有力推动了许昌经济稳定增长。前11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两年平均增长5.3%,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六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4.2%,较上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特别是工业投资,前三季度增长28.0%,增速居全省第1位;前11个月,外贸实现进出口总值232.2亿元,同比增长96.3%,增速全省第一。 

(责编:黄莎、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一条留言,让群众的出行更方便
  • 与死神“打赌”21年 从小伙熬成爷爷
  • 寻找故土思念的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