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殷墟到大邑商 考古新发现持续揭示中华文明密码
人民网安阳8月19日电(记者 肖懿木)距今3300多年的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近年来,在新理念、新方法的指引下,殷墟考古新发现、新成果不断,并从单一器物学框架,迈入了透物见人、见思想、见精神等新阶段,逐步揭示出甲骨文所记载的“大邑商”风貌。
1928年10月,考古学家董作宾在位于安阳市西北郊的小屯村挥出第一铲,拉开了中国考古人科学发掘殷墟的序幕。在此之前,人们对商王朝的认知主要停留在《史记》中区区3000余字的记载。因为殷墟,中国信史上推至商代。以殷墟为支点,建构起夏商考古学文化的时空体系,也为探究更早的文明提供了重要抓手。
洹北商城历年发掘位置示意图。安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20世纪90年代,中外学者联合在安阳洹河流域开展区域考古调查,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商代晚期城址,因其位于洹河以北,故名“洹北商城”。
“洹北商城城址略呈方形,在城内的宫殿宗庙区内,已发掘一号宫殿和二号宫殿两座大型建筑,其中一号宫殿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商代单体建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研究员王迪告诉记者。
根据地层关系及碳十四数据推测,洹北商城的年代略早于以小屯为中心的传统殷墟,和小屯是一前一后的两座商代都邑所在。洹北商城的发现,改变了之前学术界对殷墟的认识,改写了传统“殷墟”的概念,填补了以郑州商城为代表的早商文化和以殷墟为代表的晚商文化之间的缺环,使得商代历史的考古学编年框架更臻完善。
2006年,洹北商城和传统的殷墟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洹北商城发现至今,殷墟的考古工作一直围绕小屯和洹北商城两处展开,取得了大量重要成果,已探明的居民点和众多手工业作坊,呈现出3000多年前洹河两岸的繁荣景象。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研究员岳占伟介绍,甲骨文中常有“大邑商”“天邑商”等记载。“‘大邑商’一般来说指的是商代都城。考古发现表明,商代人聚族而居,是低密度城市,‘大邑商’的范围可能会超过目前认为的殷墟36平方公里。”
近年来,在传统认知的洹北商城、殷墟区域之外,不断有新的重要考古发现,特别是与洹北商城同时期的陶家营环壕聚落、与殷墟大体同时期的辛店超大型铸铜作坊遗址的发现,引发广泛关注。陶家营、辛店、邵家棚等遗址如同殷墟不同等级的“卫星城”,它们的发现大大突破了传统认知的殷墟范围,也呈现出三级甚至更多的聚落结构形式,“大邑商”的神秘面纱被进一步揭开。
2022年,为解决争议20多年的洹北商城城墙基槽或城壕的性质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重启洹北商城郭城的考古工作,在大面积勘探的基础上,采用重新解剖及再次揭露两种方式,对西、东、东南城壕进行发掘。
东城壕北通道发掘照片。安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最新考古成果表明,以前认定的城墙实际上是壕沟,所谓的“外槽”应是城壕废弃后自然淤积形成的。城壕在使用时,应该有数次清淤过程,所谓的“内槽”应是城壕使用时反复淤积与清淤形成的,部分城壕的坡岸还专门用夯土进行加固。此外,在东城壕上钻探发现有两处明显收窄、变浅之处。通过对其中一处的再发掘,可以确定应是当时进出都城的通道。
今年3月,考古工作者在城址东南拐角意外发现了一条大型祭祀沟,这是殷墟首次发现的大型祭祀沟。钻探调查显示,这条祭祀沟可能长达百米,目前工作人员仅发掘了19米。祭祀沟内放置有完整人骨3具,肢解马骨至少10具,牛头3个,猪骨3个,鸟骨1个,目前考古队正在寻找祭祀沟与周边遗存的关系。
根据地层关系及出土陶片,祭祀沟年代暂定为殷墟早期,其具体形状和范围虽尚未勘探清楚,但仅就目前所见的现象,极有可能是殷墟时期尚不多见的祭祀场景。祭祀沟叠压在城壕之上,也表明晚商时期该区域功能已发生变化,是中晚商时期聚落功能演变的生动例证。
王迪表示,此次洹北商城的重要考古发现,初步解决了争议多年的洹北商城城墙基槽或城壕的性质问题,对推进洹北商城的都邑布局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遗址东南城角发掘的大型祭祀沟,为重新理解殷墟时期洹北商城与殷墟的关系以及殷墟的功能布局提供了新线索。
“接下来,我们将在殷墟大邑商布局、甲骨文、以商为代表的中国文明早期发展源流等课题上发力,深入挖掘殷墟文化内涵,为殷墟保护、展示、利用、活化等提供坚实的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表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