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聚焦“三化”建设 打通基层监督末梢

“大力推动‘三化’建设后,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办公场所更加规范。原来谈话都是在办公室,现在有了标准化的谈话室,在里边谈话更安全,也更有震慑力。”12月4日,安阳县(示范区)白璧镇纪委书记郭宏斌说,功能完备的办公场所为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提质增效提供了坚实保障,让她的工作动力更足、信心更强。
今年年初以来,安阳市纪检监察工作通过推进阵地建设、督促规范履职、抓实铁军建设,完成乡镇纪检监察机构“三化”建设答卷,相关变化不仅在安阳县有直观的体现,在汤阴县和各乡镇(街道)均建设了“六统一”标准的纪检监察办公区,配齐执纪执法设备,部署视讯会议系统,实现了“独立办公有场所、谈话安全有保障、群众来访有窗口、廉政教育有阵地”;内黄县紧密围绕“一升一降一高”总体要求,以“三查”“三评”“三验”高标准推进示范乡镇创建工作;林州市坚持高位推动,班子成员带队对“三化”建设进行专题调研,深入一线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升质效;殷都区持续深化拓展教育整顿制度性成果和治理成效,与基层“三化”建设一体推进、相互促进,取得良好效果……
“去年11月,安阳市部署并启动了纪检监察‘三化’建设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活动,到今天已经是整整一年时间。安阳市通过高质量制定‘三化’建设示范乡镇(街道)评定指标,高规格开展评定工作,目前已有59个乡镇(街道)被评为阵地坚固、能力过硬、体系完备、有形有效的‘三化’示范点。”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安阳市坚持高位推动、高标落实,以“四个聚力、四个建设”为抓手,稳步实施试点示范、全面覆盖、深化提升“三年建设计划”。在“县统筹抓乡促村”三级联动机制的推动下,安阳市135个乡镇(街道)的阵地建设全部达到省纪委规定建设标准,124个乡镇(街道)成案率同比上升,110个乡镇(街道)信访量同比下降,基层纪检监察“三化”建设成效显著。
为全面提升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质效,提高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能力,今年年初以来,各县(市、区)纪委监委以市纪委监委8个指导性制度为基础,完善制度机制296个,初步形成了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严格按照“三专两兼”要求,充实干部313名,平均年龄不到40岁,队伍整体年轻化;33个片区工作室实现驻点办公,监督执纪执法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硬件、软件双提升。市纪委监委统一建立了具有安阳特色的智慧监督平台,统筹推进阳光村务、智能公章、民声微信群、巡察村(社区)三项工作。其中,按照“一村一群、一户一人”原则建立的民声微信群截至目前已建群4709个,进群人数145.56万人,基本实现了安阳市家庭全覆盖,推动解决问题5773个。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一高地一区三中心’重大战略部署,强化系统思维,在更高层次上聚合力量、整合资源;强化法治思维,在更高水平上规范管理、提升质效;强化为民意识,在更高要求上做实基层监督、促进基层治理;强化责任意识,打通基层监督末梢,以更加精准、有力、见效的政治监督确保政令畅通。”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来源:安阳市委宣传部 申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