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兰考:泡桐深处 琴声悠扬
仲夏时节,河南省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泡桐成林,绿意浓浓。古琴曲《卧龙吟》悠悠传来,连绵委婉,似溪流山间,澄明清澈。
制作间里,村民徐亚冲正全神贯注地调试他新斫的一把古琴。凝神,屏息,调弦,听音。然后,再调弦,听音……如此反复十多次,一根琴弦才能固定下来。
徐亚冲,村子里最年轻的斫琴师,技艺精湛,远近闻名。
徐亚冲在调装琴弦。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当年为防治风沙灾害,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群众种下了大量泡桐树。泡桐板材不易变形,透气透音性好,是制作民族乐器的绝佳材料。利用泡桐作为音板发展起来的民族乐器产业,已成为兰考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我们村制作古琴有40年历史了。过去,木匠出身的村民不懂音律,从音色上辨别不出来古琴品质的好坏,自然也就卖不出好价钱。”2010年,年仅17岁的徐亚冲南下扬州,系统学习传统斫琴工艺、音律知识和弹奏技巧。凭着一股子韧劲,3年后,他返乡创业。
手工制琴每年只能做十多张,流水线制琴每月就能做上百张,但是徐亚冲不为所动,一直坚守不辍。“老祖宗留下来的技艺,总要有人来传承,不能让它消失在我们这代人手里。”
徐场村不大,百十户人家,却有90多户村民从事民族乐器制作,是全国知名的民族乐器专业村,仅乐器销售,年产值就超过了1亿元。
兰考县民族乐器产业园区。兰考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堌阳镇,不仅有徐场村这样的民族乐器专业村,兰考县民族乐器产业园区亦坐落于此。园区规划面积321公顷,总投资20余亿元。目前已经入驻乐器生产及配套企业50多家,不仅涵盖了乐器制造和音板、箱包、琴码、琴架、琴凳等配套加工,还涉及民乐教育培训、宣传演艺、产品展示、电商销售等领域,并配备物流中心,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促进了民族乐器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
该产业园某乐器制造企业负责人徐顺海告诉记者:“不敢想象,十年间,我们从一个小小的手工作坊成长为年产值七八百万的企业。今年5月份,我们到广州参加乐器展,参展费花了十几万,县里财政补贴了一半。”
外出参展有及时到位的财政补贴,资金短缺有灵活多样的普惠贷款,就连泡桐种植也有科研院所合作培育新品……兰考县从内部充分挖潜,从外部积极寻求合作,民族乐器产业方兴未艾。
近年来,上海、苏州等地的知名乐器制造企业,纷纷把生产基地设在了兰考。中央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纷至沓来,在民族乐器制作、演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兰考县开展研究与合作。
一个集乐器研发、生产制造、展览贸易、研学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民族乐器产业“航母”正扬帆出海。
2022年10月,经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乐器协会的评审验收,兰考县获得“中国民族乐器之乡·兰考”称号。
兰考民族乐器协会会长赵尚功介绍,目前兰考县共有乐器生产及配套企业219家,规模以上企业19家,主要生产古筝、古琴、琵琶、阮等20多个品种60多个系列的民族乐器,以及音板、琴桌琴凳等配套产品,年产销各种民族乐器70万台把,年产值30亿元。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更是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40多个国家。
兰考县民族乐器产业园区的工人在制作古筝。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随着民族乐器产业的快速发展,兰考县大力推进泡桐种植规模化、集约化。近年来,通过实施泡桐苗圃种植、廊道绿化、国储林建设,全县发展泡桐种植5万余亩600万棵,泡桐树真正成为兴县富民的“绿色银行”。
“欢迎大家来我们徐场村参观指导……”讲解员带着游客走进了一家乐器制作家庭工厂。
这几年,徐场村以家庭乐器作坊为基础,打造出了一个个风格迥异的美丽庭院,让游客沉浸式参与到民族乐器的制作过程中。同时,村里还建造了“宫、商、角、徵、羽”五个游园和音乐廊道,让大家欣赏到不同乐器的现场演奏,这种极具特色的乡村游广受欢迎。
夜幕渐浓,忙碌了一天的徐亚冲准时开始了他的网上直播。轻抚琴弦,《我爱你中国》的旋律响起,曲调起伏迂回,深沉激昂。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