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打造特色城市风貌 构建美好人居环境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城市是蕴含文化的载体。今年年初以来,鹤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真贯彻落实“独具特色的风情风貌”十有城市建设要求,高标准编制规划、多举措稳步推进,将鹤壁特有的殷商文化、淇河文化、诗经文化等元素充分融入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丰富城市内涵。
突出规划引领,拓展发展空间
今年4月,《鹤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在全省首家获批应用,规划确定了“太行叠翠、三水润城、一体两翼、三区协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以“三区三线”为载体,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分类分级管控,形成了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的国土空间格局,为鹤壁市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规划支撑。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鹤壁市城市绿道建设专项规划(2021—2035)》和《鹤壁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2021—2035)》深入挖掘独具鹤壁特色的自然、人文风貌,打造一条连接自然文化景观的绿色、生态、智慧的绿道系统,构建“五廊三区两网”便捷、健康、生态的慢行系统。
加强文化浸润,彰显城市魅力
鹤壁地处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交会处,境内淇河蜿蜒而过,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要素齐全;浚县古称黎阳,是端木子贡故里,民俗文化在这里得到保护和传承;淇县是殷商故都,封神文化、殷商文化在这里熠熠生辉;《诗经》中有39首诗生动描绘了淇河两岸的风土人情,让人心生向往……鹤文化、鹤元素成为鹤壁市提升城市品质、丰富城市内涵的重要灵感来源。
“鹤壁科创新城的整体设计以汉唐时期的建筑风格为灵感,结合简约明快的现代风格,运用对称美学,突出厚墙薄顶,构建新中式、汉唐风的建筑风貌和庄重大气的整体气质,让鹤壁科创新城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科科长赵忠孝介绍。
加强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结合国学经典为城市道路命名。鹤壁科创新城东西向路名取自《诗经》,如击鼓路、古风路;南北向路名取自《论语》,如学而大街、子罕大街,使每一条道路都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流动风景线。
如今,鹤壁科创新城已初具规模,逐渐成为集旅游观光、科普研学、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科技型文旅园区,秉持“龙头带动、链式发展、集群打造”发展思路,布局“5+N”产业园区和省科学院鹤壁分院等高能级科研平台。航天宏图、华为、龙芯中科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也带动千余家上下游企业进驻投产,推动商业航天及卫星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我经常带孩子去鹤壁科创新城玩耍,孩子不仅能感受到鹤壁浓厚的文化底蕴,还能领略到科技创新、现代创意的魅力。”近日,鹤壁市民任先生和孩子在鹤壁科创新城附近游玩时说。
现在,鹤壁的每一条道路都讲述着城市的故事,每一栋建筑都散发着文化的魅力,每一片绿地都洋溢着自然的活力,一幅充满鹤壁风采的城市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塑造文化IP,打造美丽校园
鹤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打造城市“鹤文化”IP,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城市建筑与空间设计中。在鹤壁工程技术学院校区规划设计中,将“鹤文化”IP融入规划设计,并对古典城市空间形态进行类型学分析,最终形成“城园坊”这一校园空间规划结构概念。结合交通、水系、绿化等打造出“鹤舞长空”意向的核心校园景观。一眼看过去,只见仙鹤背驮书山、脚栖玉璧、展翅翱飞。该校公共学习中心的主体建筑形似莲蕊,氤氲出富有当地特色的校园文化。
目前,该学院一期已建设完成,二期竣工后将实现城校共享、产教融合,不仅成为多样化的校园活力空间,还是可学、可游、可憩的超级公园。
挖掘淇河文化,绘就生态新图景
鹤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充分融合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以“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为理念,以鹤壁历史文化元素为设计灵感,组织编制《鹤壁市淇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5年)》,沿淇河打造出“淇水滺滺,桧楫松舟”的山水城市景观,淇滨区城区段的淇河清水畅流,与东岸的市商务中心区遥相辉映,绘就融现代性、生态性、文化性为一体的城市新图景。
《鹤壁市淇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5年)》将鹤壁市境内淇河流域分为生态引擎保护段、生态山水恢复段、生态融城优化段、生态田园治理段,着力构建“一廊三环串联、四心四段引领、多点配套支撑”的总体空间结构。同时,以诗经文化为主线,完善绿道建设,实施淇水画廊描绘工程,打造“诗境山水”“诗情都市”“诗意田园”三大画廊,规划形成诗意淇水、和美碧川、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生态韧性淇河。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强化城市设计与法定规划的衔接,妥善处理城市建设与自然山水、资源保护的关系,营造出更具特色魅力的风貌空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工程师乔学民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鹤壁将以更加鲜明的城市特色、更加卓越的城市品质,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城市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来源:鹤壁市委宣传部 作者:肖莉萍 徐嘉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