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河南:小麦“喝饱水” 孕穗保丰收

人民网记者 尚明桢 王佩
2025年04月21日11:39 |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小字号

 打开手机,轻触屏幕,麦田里的智能喷灌立管应声启动。银色喷头飞速旋转,细密水珠均匀洒落田间,一垄垄青苗舒展身体,畅饮“甘霖”。

“2000多亩地,16个工人,10天左右,地浇了一遍,可算‘解渴’了。”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商酒务镇孙官营村种粮大户孙玉河抹掉额头上的汗珠,颇有信心地说:“今年小麦长势好,及时浇上孕穗水,收成更有保障。”

近段时间,河南省部分地区大风天数多,持续高温少雨,土壤失墒较快。据统计,全省已经有46%的土壤出现缺墒情况,截至4月18日,河南省小麦受旱面积达到720万亩。当前,河南省8500万亩小麦已进入孕穗扬花期,正是夏粮生产关键期,也是抗旱防病虫害攻坚期。河南各地抢抓农时,科学调度水源,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及时灌溉,防治病虫害,全力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驻马店市西平县二郎镇张尧村村民抢抓农时,灌溉麦田。人民网记者 王佩摄 (1)

驻马店市西平县二郎镇张尧村村民抢抓农时,灌溉麦田。人民网记者 王佩摄 

大风高温 “烤”验麦田

“你看,十厘米土层,黄墒(含水量)不够,更重要的是水分不均,影响小花的正常分化发育,最终影响穗粒数。”4月10日,驻马店汝南县三桥镇的麦田里,驻马店市农技推广研究员张建立拔起一撮麦苗,将根系处土壤放在手里反复抓握、捻搓。“这地,得抓紧时间浇上水。”

气象数据显示,从春节到现在,河南总体干旱少雨,全省大部分地区已连续1个多月无有效降水。加上近期高温+大风“混合双打”,部分地区土壤墒情持续下降,旱情主要分布在驻马店、南阳、周口、洛阳、平顶山、信阳、漯河等豫中和豫南地区。

当前,全省小麦进入孕穗期,这是决定亩穗数、穗粒数等产量因素的关键时期,也是需水需肥的高峰期和反应敏感期。

“按照一亩地1000斤的产量水平估算,如果平均每穗小麦少两粒,一亩地可以减产65斤,多两粒,可增产65斤,这一增一减,一亩地产量能相差130斤。”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说,“当下,我省小麦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浇好孕穗、抽穗水。”

麦望三月雨,最怕四月风。4月11日起,河南省又遭遇持续性强风天气,40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最大风速达到或突破4月历史同期极值。

河南水投集团 杨其格摄

位于河南中东部黄河南岸的赵口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87万亩,年引黄水量约2亿立方米,受益范围涉及郑州、开封、周口、许昌、商丘等5地。河南水投集团杨其格摄

科学引水 解“渴”保墒

4月15日,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的一块高标准农田,从赵口引黄总干渠调来的黄河水,汩汩流入田间地头。

“河水比较肥沃,浇水比较快,还有100多亩地,再有两天都浇完了。”尉氏县畅加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陆爱东说。

位于河南中东部黄河南岸的赵口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87万亩,年引黄水量约2亿立方米,受益范围涉及郑州、开封、周口、许昌、商丘等5地。

“我们将根据灌区下游的用水需求,及时调整引黄水量,全力保障抗旱用水需求。”河南省豫东水利保障中心赵口分中心工程科长邢云飞说。

同样,自3月30日起,位于洛阳市嵩县的陆浑水库,通过干支渠分别向嵩县、汝阳、伊川、偃师、巩义及汝州等地区提供灌溉用水。

陆浑水库运行中心副主任苏枫介绍,由于灌溉面积较大,线路长,用水量上下浮动大,陆浑灌区全体人员24小时轮流值守,实时精准调度闸门,确保灌渠水量根据需要波动。

截至4月19日20时,河南全省已调度217处大中型灌区开闸引水,累计引水16.90亿立方米,灌溉补源面积1422万亩次。

目前,河南多地开展抗旱浇麦工作,已累计浇灌5930多万亩次。据气象预报,未来几天全省仍缺少有效降水。“我们将加强与气象、水文、水利部门联系对接,科学调度,为引黄受水区农田灌溉做好水资源支撑。”河南黄河河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乡市获嘉县高标准农田内,农业专家来到田间地头,为种粮大户指导农业生产。人民网记者 尚明桢摄

新乡市获嘉县高标准农田内,农业专家来到田间地头,为种粮大户指导农业生产。人民网记者 尚明桢摄

农技“护航” 抗旱防治两不误

4月11日,一场特殊的技术指导在漯河市郾城区新店镇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进行。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在北京视频连线河南小麦专家和种粮大户,现场指导抗旱和病虫害防治。

针对近期的旱情,4月份以来,当地已经浇麦38.8万亩。“孕穗水刚刚浇完,目前土壤墒情比较好。”新店镇庄店村种粮大户赵哲峰说。

小麦抽穗扬花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据调查情况看,今年河南省小麦赤霉病有偏重流行的风险,后期小麦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打好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治这场仗对于夺取今年夏粮丰收至关重要。

“尤其是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各地要抓住5—7天小麦赤霉病防治窗口期,选用高效药剂、借助植保机械,坚持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最大程度保障夏粮生产安全和品质安全。”河南省植物保护检疫站站长张国彦提醒。

加强农技指导,保障稳产增收。豫南地区,专家驻点指导“错峰灌溉”,避免水源浪费;大风重灾区,农技专家现场演示“立体加固法”,保护大棚抵御风害;虫灾预警区,植保团队配备智能监测箱,上传虫情,及时防治……据悉,河南已持续派出百支技术服务队,深入地市“分片包干”开展指导服务。

4月18日,河南省财政紧急下达资金5000万元,支持各地迅速开展抗旱浇麦、保粮稳产工作。加上年前下达的3.86亿元“一喷三防”资金和3000万元赤霉病专款,河南已累计投入4.66亿元,为夏粮丰产丰收提供坚实财力支撑。

从黄河水奔涌的灌区到群众俯身的田垄,风掠过孕穗的麦苗,沙沙作响,似在应和这场与旱情的较量。待芒种时节,麦浪翻涌处,便是这片土地交出的答案。

(责编:辛静、杨晓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百年首次!36片甲骨回安阳“探亲”
  • 南阳:让千年药香飘向世界
  • 跟记者体验一场麦田里的国家非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