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以“路”为笔绘就乡村“新貌”

一条路,不只是出行,更是发展的脉络。在汝州,一条条县乡公路正在悄然蝶变,从破损的路面到平坦的沥青大道,从单一的通行功能到安全、美观、生态的全面提升,“畅安舒美”的县乡公路网正为经济社会发展开辟新路径。
8月的清晨,趁着凉爽的空气,现住汝州城区的刘东文正开着四轮电动车前往陵头镇黄岭村老家。行驶在乡村道路上,蜿蜒起伏,绿树掩映,鲜花盛开,清晨的微风令人心旷神怡。
“现在好了,都铺成了柏油路,一路都是沥青路,沿途风景还好。”刘东文告诉笔者,以前这条路没有改造的时候,路面坑洼不平还是山区道路,他回趟老家要绕行10多里地。
笔者驱车行驶在该市双拥路北环至陵头路口段道路上,宽敞的道路,整洁的路面,来往车辆有序通行,令人心情格外舒畅。
这条道路不仅是通往汝州北部区域的重要通道,也是周边群众日常出行的必经之路,是一条重要的产业路、民生路。
“这条路修得还是比较快的,从施工到通车大概2个月吧。”8月20日,据道路沿线的“旭成重汽修配”门店老板李旭成介绍,他在这里做汽修生意已经有8年,这条道路以前路面损毁严重,道路坑洼不平,很多客户一听说门店在这里都不愿意上门维修。
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5年初,汝州市交通运输局将双拥路改造建设列为全局重点工作。该路段通车后,有效打通了区域交通微循环,不仅为周边居民营造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还将进一步优化提升人居环境,为沿线群众生产、生活和经营活动带来极大便利。
乡村道路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临近中午,家住庙下镇罗郭岭村的郭广春正提着一袋刚买的面条走在回家的柏油路上。他自豪地说:“我家门前就是柏油路,晚上这条路上的人特别多,就像赶大集,出来散步的人能一路走到庙下街。”
郭广春所说的这条道路是罗郭岭村至庙下镇的通村公路,道路全长1.6公里,改造完成后,彻底改变原先路面破损、通行不畅的状况,为沿线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据郭广春回忆,以前的这条村中道路,因是群众自发集资修建质量较差,再加上年久失修,水泥路面坑洼不平,一到下雨天到处都是积水坑,机动车通行都非常困难,行人更是无法通行。
“现在路修好了,村民都非常高兴。”郭广春说,村民对这条道路的改造提升都非常认可,现在路好了,家家户户都买了小车,大家开着小车出行特别方便。
路要修好,更要养好。近年来,汝州市交通运输局大力抓好县、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实行分级管养,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工作常态化,确保“建好一条、管好一条、养好一条”。
截至目前,汝州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516.403公里,其中县道193.221公里、乡道587.179公里、村道1736.003公里,全域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基础。
县乡公路建设,连通的是路,温暖的是心,振兴的是乡村,一条条县乡公路的延伸,正深刻改变着汝州县乡村的发展格局。汝州正以路为笔,绘就着一幅经济强、农村美、群众富的崭新画卷。(来源:汝州市委宣传部 作者:宋乐义 闫炳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