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丝的力量 一座城的转型
在淇县,“一根丝”链动起的河南特种尼龙小镇正在蓬勃发展,成为鹤壁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具象答案。
一根细丝,织就产业高地
思路决定出路。发展的经纬,总是有迹可循。
尼龙小镇的崛起始于“聚力‘一米宽’,挖向‘百米深’”的发展理念。
而这一理念源自尼龙新材料的链主企业——中维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中维化纤研发的工业丝,直径不足头发丝三分之一,却能承受10公斤拉力十年不断裂,其特种纤维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以这根丝为核心,小镇形成了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中维化纤的特种尼龙丝可直接供应隔壁的邦维高科,制成航天货包、应急防护服等高端产品,甚至走进太空舱助力航天事业。
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国较大的被动安全防护、高铁扣配件、功能性新材料、特种防护材料生产基地,30个项目相继入驻,21个项目投产见效,实现了从单一生产线到20余个产品系列的裂变式成长。
从一根丝的“单线突破”,到一个小镇的“集群发展”,一根根细细的尼龙丝,不仅打造了尼龙长丝、安全气囊布、脱模布、帘子布“一丝三布”4个单项冠军产品,在全国尼龙新材料产业版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更承载起一个加速崛起的百亿级尼龙新材料产业集群。
一种模式,涵养产业生态
“一根丝”撬动“一座镇”已经成为鹤壁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尼龙小镇的崛起,不仅见证了产业升级的蓬勃活力,更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这背后是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打造出的既因地制宜又创新突破的产业发展模式。
淇县依托中维化纤在尼龙66原材料方面的优势规划建设了河南特种尼龙小镇,把尼龙新材料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产业转型的有力抓手,创新实施“链主企业+政府平台+资本助力+产业链”的独特模式,经过近年的深耕细作,先后引进了中化资本、浙江华峰等龙头企业18家,通过持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让尼龙新材料产业从“一颗种子”成长为“一片森林”,涵养出兼具“新”意与“质”感的产业生态。
同时,小镇规划“一区四园一学院”的顶层设计,涵盖科创社区、四大专业园区和汽车工程学院,首批2000余名学生已经入学,为产业注入人才活水。
通过整合科研资源、实施“才聚朝歌兴县计划”,小镇搭建起重点实验室与中试基地,1个河南省特种尼龙全过程实验室、3个中试基地、17个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落地量产,累计申请专利28项,5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如今,依托这一产业发展模式,尼龙小镇涵养出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生态,让小镇产品不仅供应国内高端市场,更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场转型,见证城市焕新
尼龙小镇作为鹤壁产业转型的标杆之一,从一家企业到一个产业集群,围绕尼龙新材料产业链条,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上下游体系,产品覆盖汽车安全、高铁轨道、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在全省“7+28+N”产业链中占据关键地位,正朝着5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建成全国知名尼龙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的目标迈进。其成功经验不仅在于科学的产业布局和创新的运营模式,更在于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深刻洞察。
一根尼龙丝串联起城市的过去与未来,背后所展现的正是鹤壁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鲜活成果:
鹤壁的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汽车电子电器企业进一步优化整合至184家,千亿级汽车电子电器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三聚”新材料产业稳健增长,美瑞聚氨酯项目一期产能加快释放、二期加快建设,全球首套年产1000吨级高端聚乳酸生产线年底投产;中铝镁基新材料中试项目成功带料试车运行,近期正在谋划推进镁基固态储氢制氢储能一体化、镁基新材料产业基地等项目……
淇县“一根丝带动一座城”的成功实践不仅为产业转型的探索之路增添了新的动力与希望,也再次印证着传统资源型城市只要锚定创新方向、深耕特色产业,就能在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跑出转型加速度。(来源:鹤壁淇县县委宣传部 作者常凯 赵澜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