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光山羽绒销得俏(关注“双十一”)

记者 卢松 刘宏冰
2025年11月12日07:59 | 来源:河南日报
小字号

11月10日,官渡河南岸,光山县羽绒服装产业园内,“燃爆‘双十一’,争创‘全年红’”的标语格外醒目。

一件件款式新颖的羽绒服不断流出生产线,经过多个工序,最后被贴上电商标签,通过各大快递企业的物流网络,送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为消费者送去温暖。

在光山寒羽尚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二组组长冯德军和32位同事一起,忙个不停。

跟随光山“充绒大军”漂泊各地12年,6年前冯德军和妻子杨纪燕停下脚步,成为光山现代羽绒服装生产线上的产业工人。

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光山羽绒纺织服装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94年,光山金鸳鸯品牌跻身“全国十大羽绒品牌”。然而,随着国营金鸳鸯羽绒厂的倒闭,职工们开始自发发展羽绒服定制服务,通过“前店后厂”模式扩展至全国。

16岁就跟随父母外出开店做羽绒服的陈锋,在独自把羽绒服定制店开到多地后,决心改变这种低端的运行模式。2010年,他创办光山县寒诗羽服饰有限公司,开启了自主创新之路。2013年,企业更名为光山寒羽尚服饰有限公司,朝着争当“羽绒服装中高端市场引领者”的目标迈进,逐步成长为羽绒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国内外多家知名品牌代加工。

“我们组六成以上的工人都曾以充绒为生。”冯德军表示,转型为产业工人后,收入和生活更稳定了,常年守在父母和孩子身边,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2018年,“光山羽绒”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光山县荣获“中国羽绒服产业名城”的称号。熟练的产业工人、完善的产业链条,成为光山发展羽绒产业和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6年前,浙江海宁客商王戴良在考察多地后,选择来此创办了光山县良友服饰有限公司。投产至今,公司稳步发展,海外订单和国内订单各占一半,年产值连续6年超过2000万元。

“光山县宜居宜业,这里有南北兼具的气候条件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以及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大批熟练的产业工人,是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超越的。”王戴良肯定地说。

截至目前,光山县已构建起全链条羽绒产业体系,发展服饰服装类企业1009家,其中羽绒纺织服装企业300余家,运营光山羽绒网店3000余家,2024年产值突破100亿元。今年9月,光山县羽绒制品产业集群成功晋升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坚持创新引领,打造精品名牌。如今,光山县羽绒制品各大公司纷纷走上品牌化道路,在温暖千家万户的产业发展上高歌猛进。

(责编:于思远、杨晓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卖豆腐的27岁河南姑娘凭什么走红
  • 郑州:让认知症老人乐享晚年
  • 一杯春茶的含“金”量是多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