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秦英林——
“民营企业发展要与国家需求结合”
“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明确而坚定,让我们信心满满,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秦英林说。今年2月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后,秦英林带领公司员工积极落实相关要求,专心谋发展、安心搞经营。
1992年,秦英林回乡创业。创立于河南南阳的牧原实业,从22头仔猪起步,现已成长为年出栏生猪7000万头、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
“民营企业发展要与国家需求结合。”今年60岁的秦英林说,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牧原践行养殖业节粮行动,并推广低豆日粮技术,带动行业减少豆粕在饲料中的占比。
养猪看似简单,其实充满挑战,创新种猪培育、高效防范疫病、科学处理污染物等都是企业需要直面的问题。
过去,行业沿用传统的金字塔式育种结构,技术依赖与成本投入高。牧原坚持自主育种,创新二元轮交育种技术,减少了中间环节,实现了降本增效。
“之前要从国外引进曾祖代猪,现在直接用国内的优良猪就可以生产种猪,大大减少了对种猪进口的依赖。”秦英林说,公司共享二元轮交育种技术,助力行业保持生产稳定。
在南阳内乡县的智能化猪舍,猪群的健康状态被实时掌握,外部空气经过4层过滤系统进入猪舍,养殖中产出的臭气又被统一收集排出。
“猪舍集成新风过滤、独立通风、出风灭菌除臭功能,不仅能预防猪瘟,还解决了臭气难题,让养猪变得更环保。”秦英林说,空气过滤猪舍现已在全国推广,不少养鸡企业也开始采用。
内乡县数字化种养循环示范区里,水肥还田系统通过管道与几公里外的养殖场连接。养猪产生的粪尿实现固液分离,猪粪做成了有机肥,猪尿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沼液变成液体肥还田,实现了循环利用。“猪养田、田养猪”的种养循环模式,现已应用到1100多个养殖场。
“这个模式还能助农增收。养殖废料处理成涵养农田的肥料后,我们无偿提供给农户使用,提高了耕地肥力和产出能力。”秦英林说,公司组建了一支300人的农艺师团队,打通了小麦、玉米、苹果、甘蔗等39种农作物的资源化利用途径。
在秦英林看来,企业发展短期看成本,长期看价值。帮助行业发展、农民增收,也在助力公司事业的发展。
长期以来,中小养殖户都是自己养母猪,投入大、周期长、饲养难、风险高。牧原探索构建产业互联,带动养殖走向专业化。“我们有种猪、饲料,有成套的技术、成熟的系统,还能预防疫病。通过分工协作,我们与养殖户一起把养猪做成共富产业。”秦英林说。据介绍,今年公司将提供1000万头价格优惠的仔猪,带动6300户养殖户共同发展。
今年5月20日起,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随着企业做大做强,我们要在守法善经营上强担当、作示范。”秦英林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2日 10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