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社会事业增进民生福祉

晨曦下的郏县县城,鳞次栉比的楼房,衬着蓝天白云,笔直的道路宽阔整洁,两边绿树成行。汝河湿地公园、青龙湖,碧波荡漾,呈现出别样的风景。华灯初上,县城里的人民广场、体育公园,流光溢彩,熠熠生辉,很多市民晚上出来“打卡”发朋友圈,享受城市夜生活的多彩和美好。在乡村,群众晚上聚集在文化广场,伴随着音乐的节拍,跳起欢快的广场舞,体会农村生活的舒适与惬意。
住房更舒适,交通更便捷。郏县城乡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23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从不足10平方公里增加到22.02平方公里,县城建有12处公园、14处游园,人均拥有城市绿地面积从1.20平方米增加到10.57平方米,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郑栾高速贯穿县境、郑渝高铁在郏县建站,全新的交通大格局为广大城乡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生态更优美,生活更宜居。“今年十一长假,我们李渡口村迎来了约3万名游客,卖土特产的、卖小吃的、卖饸饹面的生意都非常好,沉寂了上百年的古村落焕发了新活力。”11月16日,冢头镇李渡口村党支部书记李付营说。郏县扎实推进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活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姚庄回族乡被评为全省首批美丽小镇,广阔天地乡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乡镇。李渡口村、王英沟村被授予全国十大最美乡村。该县获批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河南省美丽乡村重点县试点县,获评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荣获“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新时代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
病有所医,群众感受最深切。今年6月18日凌晨,薛店镇吴村村民吴某突发心肌梗死,村医吴永法通过郏县心电一张网平台,把患者心电图谱上传到郏县医疗健康集团人民医院院区心电诊断中心。该中心指导村医实施现场急救措施,同时,派出急救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实施介入手术抢救,患者转危为安。这是郏县推进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筑牢基层“健康屏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郏县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和健康生活的新需求,医共体改革荣获“中国县域医共体建设示范奖”,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县,医疗进入“互联网+医疗健康”时代,郏县人人享有医保,彻底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学有所教,教育事业全面进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郏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28所(幼儿园113所、小学185所、初中23所、高中5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促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老有所养,保障水平稳步提升。郏县建成县级特困供养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2家,建起了132所农村幸福院,健全城乡养老服务网络。
郏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问题,不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各项社会事业投入。郏县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努力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来源:郏县县委宣传部 肖应辉)
(责编:辛静、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