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门峡:科技织就“气象网” 精准护航“黄金叶”

8月26日,在灵宝市朱阳镇透山村的烟田里,烟农赵建国在手机上接到预警:未来2小时有强对流天气,建议延迟采收。他抬头看了看田间的微型气象观测站,笑着说道:“现在这‘电子哨兵’比老农的看云本事还灵!”
赵建国口中的微型气象观测站是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与地方气象部门合作构建的烟叶精准化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立足烟叶主产区种植、生产等对气象服务的实际需求,着力构建高质量的烟叶生产、多元产业等专业气象服务体系,不断优化烟叶气象站网监测体系、服务体系,完善针对烟叶的天气预报及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实现烟草气象服务“直通式”,合力提升烟草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推动三门峡烟草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十年九灾”曾是三门峡烟区烟农们的集体记忆,2022年6月13日,一场罕见的冰雹横扫灵宝市朱阳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00万元;2024年4月7日的倒春寒,导致全市1.8万亩烟苗受损;2022年10月10日的霜灾更是让全市烟叶损失13万担,成为了所有烟农们的心痛。“烟叶最怕‘三旱三涝’——移栽期旱、旺长期涝、采收期霉。”市烟草公司农艺师张树伟掰着手指细数,“还有冰雹、霜冻、霜灾等,每样都可能让一年心血打水漂。”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调研报告显示:近十年气象灾害导致三门峡烟叶平均减产12.3%。“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必须改变。”三门峡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主要领导张常兴不止一次在会上强调。
基于此,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开启了一场“气象”革命。构建“1141”烟叶精准化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保障机制,即1个中心:高标准烟田气象保障中心,1个平台:气象烟叶防灾减灾信息服务平台,4个体系:气象监测体系、防灾减灾体系、智慧气象服务体系、气象科普体系,1个方向:高质量烟叶气象服务。优化布局建设新一代地空一体化气象监测网络,利用已建、新建的监测设备,收集整理干旱、霜冻、冰雹等气象数据,分析各气象条件对烟叶不同生育期影响,研究各生育期的气象服务指标,建立气象信息服务平台。研究建立烟叶气象预报预警技术,开展精准化烟叶气象服务,优化完善人工烟叶防雹、抗旱增雨作业指挥系统。实现烟叶气象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为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科学布局,织密防灾网络。构建“卫星遥感+地面雷达+人工观测”多维度预警机制,全市建成固定防雹作业点32个,分布在范里、杜关、朱阳、五亩等乡镇,核心烟区覆盖率100%;设立移动防雹点8个,动态支援偏远乡镇,形成“重点区域全覆盖、突发情况快响应”的立体防护网。
与此同时,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还安装烟田全生命周期实时监测设备60余套,实现了对烟叶苗情、土壤墒情、烟田虫情、烟株长势的实时动态监测、诊断、预警和精准农事作业指导,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却知千里”。
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以系统思维破解农业产业痛点,用实际行动筑牢民生保障底线。这场守护“钱袋子”的攻坚战,既彰显了国企的责任担当,也生动展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来源: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 作者:姚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