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通航示范区砥砺奋进的五年
从铝都到通航之都,发展路径得到肯定的同时,郑州通航示范区也承载了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如今的示范区内,通航、科技、金融、保险70多家企业百花齐放,拥有各类飞行器100余架;在万众瞩目中举办了2017、2018专业化郑州航展,形成了“南有珠海,北有郑州”的会展品牌;成功入选国家首批26个通航产业发展综合示范区,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六;开辟“幸福黄河低空快线”,打造河南“航空科普研学旅游基地”;汇集国内通航行业“最强大脑”,高质量举办无人机技术展示交流盛宴。回望过去五年,既有砥砺前行、爬坡过坎的坚韧和勇气,也有千帆竞渡、寥廓江天的浩荡与豪迈,围绕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郑州通航示范区一路阔步向前,成绩赫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通航产业“河南样板”。
环境新面貌,铸就通航飞天梦之翼。2017年,完成上街机场二、三期改扩建工程,建成12个标准化机库和1.5万平方米机场综合服务中心,完成C类目视、仪表飞行程序,配套灯光、气象自动观测系统,首开通航机场导航台建设先例,2019年7月获取河南省首个A1类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2020年1月获批中南地区首个导航台投产开放使用许可,是目前公认的国内规模最大、条件最好的通航机场之一,可保障波音737-700等C类客货机和公务机顺利起降。基础设施在“破”与“立”中华丽蝶变,带来了目力所及的焕然一新,也是迎接更多通航企业落户于此的“红毯”。
制造新突破,梦系未来布局“先手棋”。啸鹰穆尼飞机累计签订、交付海外订单28架;三和航空“太阳之鹰”自转旋翼机填补了国内空白,S100“大旋风”消防版无人机完成郑州消防支队试列装;乔海“空中悍马”CH750HD飞机顺利获得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实现河南省固定翼飞机自主研发生产零突破;郑州海王HW-1地效翼船成功取得新加坡船级社颁发的检验证书,“海王一号”正式走向市场。通航制造在探索中不断前行,公务机、无人机、轻型运动飞机……精密布局,踏实起步,为郑州通航直冲蓝天下了一步“先手棋”。
文旅新内涵,助力探索少年蓝天梦。面向大众打造爱国主义教育、航空科普研学旅游等基地。根据青少年不同成长阶段,策划推出“历史的翅膀”“我是飞机设计师”等一系列课程,以及无人机编队表演、飞行体验等户外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多主题、沉浸式的航空体验,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走进航空文化、了解航空精神。2021年以来,共接待郑州、开封、洛阳、周口、新乡等地研学团队200余个、近6万人次,节假日日均接待量突破2000人次。郑州通航示范区打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旅游牌”,通航文旅在实践中打造标杆,出色的完成了一次凤凰涅槃。
服务新动能,加快释放创新原动力。2020年12月31日,上街至阜阳、襄阳、南阳三条短途运输航线在上街机场首航起飞,填补了河南省通航短途航线领域的空白,成为河南通航真正“热起来、飞起来”的跨越点。同时,为深化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积极推动无人机在沿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相继启动上街机场无人机外场实训基地、无人机远程控制中心、无人机卫星通信系统等基础建设工作。与科研院校协同打造黄河时空一体化监测大数据应用示范基地,通过开展沿黄流域空天地一体化遥感监测和时空大数据融合应用,实现智慧黄河建设。通航服务在发展中创新融合,不断提升技术和科研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不懈努力,这里实现了通航全产业链融合,通航产业发展的蓝图次第变现,如今的郑州通航已经站在通航产业的潮头浪尖。产业更特、创新更强、功能更优、形态更美、辐射更广的郑州通航2.0版,正成为郑州通航示范区奋进的下一个目标,未来将引进更多通用航空研发制造、设计、维修、文化旅游企业,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完善通用航空产业配套体系,将郑州通航打造成全国通用航空产业的领军者。(郑州上街区宣传部 赵东东供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